书的先生只教孩子四书五经或是专研八股文章,毕竟开设学堂的最终目的,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读书识字明礼知耻。

所以,她希望教书先生能灵活开通,因材施教,而不是刻板保守的遵循旧制。

杨秀才有些惊讶的看着眼前的小姑娘,她的意思是不照着旧式的法子教学?不学四书五经,那该如何教学?

他忍不住问出声。

“不是的,我的意思是,有天赋读书的孩子可以朝举业栽培,对读书天份不高的可以另外侧重,比如学好算术,以后可以做个账房先生,学好武艺,以后可以当护院侍卫,总之,不能让所以的孩子都一概而论。”珍珠对这个时期的学业并不熟悉,只是照着现代的想法,想让孩子们德智体全面发展,而不教出一堆古板迂腐的酸文人出来。

“……,小姐这么说,小生明白,读书天份本就因人而异,小生原来念的私塾,这么多年,也仅出了两个童生,一个秀才,因此,小生对小姐的意思深有所感。”杨秀才感叹,他非常能理解,普通家庭要长期供养一个念书的学生,要花费大量的钱财,结果,却是不尽人意的,十年所学,连童生都考不中的人大有所在。

珍珠挑眉,这么说来,杨秀才倒没有想象中的不开通。

“小姐放心,小生不是那等不知变通的老顽固,只要与学生有利,学堂的课业问题都好商量。”杨秀才见胡家小姐真心为学生着想,当下对胡家的印象又好了几分。

原本有些犹豫的心情,顿时坚定起来。

杨秀才府试受挫,妻子病弱,钱财尽散,一度让他心灰意冷,要不是娇妻有女还需他照顾,深受打击的他怕是早已颓废消沉了。

当教书先生就意味着,大部分的时间都要耗费在课堂的教学之上,想要在举业上再上一层怕是不大可能了。

杨秀才虽是不甘心,可妻子病弱女儿年幼,哪里还能再陪着他煎熬。

思来想去,能去胡家当教书先生是目前最好的去处了。

午后的天气有些阴沉,远处的灰暗的天空,警示着变天的前奏。

胡长贵的骡车赶得飞快。

“嘚嘚嘚嘚”的蹄声伴随着上下颠簸的一路前行。

杨秀才一家并未同行。

章节目录